端午節一過,夏季正式來臨
也代表進入腸病毒的高峰期,蒐集一些資料來做預防

(一)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,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,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

(二)腸病毒的預防方法:
1.勤洗手,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。
2.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,以提昇免疫力。
3.生病時,應儘速就醫,請假在家多休息。
4.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。
5.流行期間,避免出入人潮擁擠,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。
6.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,尤其是孕婦、新生兒及幼童。
7.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,以提高抵抗力。
8.兒童玩具(尤其是帶毛玩具)經常清洗、消毒。
9.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。

(三)腸病毒消毒方法:
1.消毒方法的選用:
(1)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,如抗微生物製劑、清潔消毒劑及酒精,均無法殺死腸病毒。
(2)醛類、鹵素類消毒劑(如市售含氯漂白水)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。
(3)腸病毒於室溫可存活數天,4℃可存活數週,冷凍下可存活數月以上,
        但在50℃以上的環境,很快就會失去活性,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,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,都可減少腸病毒傳播。
(4)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。
(5)紫外線可降低病毒活性。
2.含氯漂白水之使用方法(使用時請穿戴防水手套並注意安全):
(1)一般環境消毒,建議使用500ppm濃度之漂白水。
(2)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,建議使用1000ppm之漂白水。
(3)以泡製500ppm含氯漂白水為例:
a. 取巿售家庭用漂白水(濃度一般在5到6%)5湯匙(一般喝湯用的湯匙,約15至20cc)。
b. 加入10公升的自來水中(大寶特瓶每瓶容量1,250cc,8瓶即等於10公升),攪拌均勻即可。
3.環境消毒重點:
(1)不需要大規模噴藥消毒。
(2)只需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(門把、課桌椅、餐桌、樓梯扶把)、玩具、遊樂設施、寢具及書本做重點性消毒。
(3)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,接受陽光照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腸病毒71 型相關病徵及疑似重症轉診時機

腸病毒71 型感染病徵及重症前兆病徵
一般病徵:0 至5 歲要特別注意
腸病毒71 型感染的病例中,有80%為手足口病,許多病例的手腳皮疹十分細小且不明顯,
故應仔細觀察。

併發重症者以五歲以下最多,所以對罹患手足口病之五歲以下兒童必須特別注意觀察。
重症出現時機:3 至7 天~~腸病毒71 型感染併發重症主要有腦幹腦炎、
心臟衰竭、肺水腫與肺出血等表現,這些嚴重病症均於發病後七天內出現,
平均為發病後三天左右,所以發病後七天內應特別注意觀察嚴重併發症的各種可能病徵。

重症前兆病徵:
「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」、
「肌躍型抽搐(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)、
「續嘔吐」
「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」為重症前兆病徵,

對於腸病毒感染病患,應該囑咐家屬特別注意觀察這四種重症前兆,
一有懷疑即應立刻轉送醫院。

肌躍型抽搐為全身肢體突發式顫抖而有點類似受到驚嚇腸病毒71 型侵犯中樞神經系統之症狀:

1.交感神經系統症狀:腦幹受犯引起進一步休克之前常見交感神經興奮症狀,
包括臉色蒼白、血壓上升、體溫正常時心跳過快、全身冒冷汗、神情緊張、肢體顫抖(tremor)等。

2.神經系統症狀:除了肌躍型抽搐之外,還可能出現意識障礙(木僵、譫妄、呆滯、昏睡、昏迷)、
抽搐、肢體麻痺、非自主性眼球動作(眼球往上看、眼球固定偏向一側、眼球亂轉、眼球震顫、鬥雞眼)、
神經失調(ataxia)、腦神經功能異常等。

3.心肺系統症狀:常見症狀包括呼吸急促、心跳過速或過慢、輕微運動導致呼吸急促、臉色蒼白、
皮膚發紺、手腳冰冷等。

疑似腸病毒重症轉診時機
罹患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,或病童之親密接觸者有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時,
病童如果出現下列情形,應儘速轉診至本局建議之腸病毒後送醫院接受治療。

交感神經病徵:包括臉色蒼白、血壓上升、體溫正常時心跳過快、全身冒冷汗、肢體顫(tremor)、高血糖等。
神經系統病徵:包括持續昏睡、持續嘔吐、肌躍型抽搐、意識障礙(包括木僵、譫妄、呆滯、昏睡、昏迷)、急性肢體麻痺、抽搐、腦神經功能異常等神經學異常。
心肺系統病徵:包括呼吸急促、心跳過速或過慢、血壓上升或下降、脈搏微弱、輕微運動導致呼吸急促、臉色蒼白、皮膚發紺、手腳冰冷等。

若您想知道更多腸病毒的資訊,可至疾病管制局網站查詢
網址:
,進入「防疫專區/疾病介紹/第三類傳染病-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」,
或多利用該局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服務專線:
1922,也可就近洽詢所在地衛生局


http://www.cdc.gov.tw

腸病毒的症狀有那一些?
那全部腸病毒,有那一些症狀?

腸病毒典型常見症狀:

  1.  手口足病 ─ 

    發燒或微燒,手掌(圖1、圖5)、腳掌、屁股(圖4) 和膝蓋(圖3、圖6 )等部位零散不痛、
    不癢、不結痂、不結疤的小而呈長橢圓型淡紅斑疹或小水泡疹;口腔黏膜及舌頭,其次為軟顎、
    牙齦和嘴唇出現水泡潰瘍(圖2),而疼痛、厭食、流口水(小小孩)。
  2. 疱疹性咽峽炎 ─ 

    突發性發燒、嘔吐及咽峽處(只有口腔後半部)出現小水泡(圖7)、或潰瘍(圖8 );
    厭食、流口水(小小孩)。


    嬰幼兒有些第一天只有發高燒輕微嘔吐,咽峽部可能是正常或有點紅暈水泡而已,
    到第2、3天才有明顯小水泡或潰瘍。因此有些家長不瞭解為什麼第一天看診的醫生沒看出來,
    其實在流行期,發燒幼童都應注意口腔變化的可能性。

    因此醫生有時會請有懷疑腸病毒感染的小朋友次日回診檢查確定,或發燒小朋友回家抱怨喉嚨很痛、
    厭食流口水,可再請醫生看看喉嚨並檢查四肢、膝蓋及屁股。

◎疱疹性咽峽炎常被誤以為是長牙

    嬰兒發燒、厭奶、流口水增加,也應請醫生檢查寶寶的咽峽部,有無小水泡或潰瘍,
    因為疱疹性咽峽炎常被阿媽誤以為是長牙沒關係。


鑑別診斷疱疹齒齦舌炎

     疱疹性咽峽炎,在口腔「後半部」咽峽位置出現小水泡或潰瘍,因類似疱疹表現,
直譯為疱疹性,但有的專家建議直接叫咽峽炎而不要加上疱疹性,因為當年翻譯時不知是腸病毒引起,
一般人又容易與疱疹混淆,尤其兩者在初期症狀都很類似。如果牙齦紅腫,舌頭潰爛,
口腔前部黏膜也有破洞,四肢無水泡,則是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齒齦舌炎,不是腸病毒,但可能會張口就流血,即早給予ZOVIRAX可有效防治疱疹齒齦舌炎變嚴重(健保一般是不會給付的),腸病毒引起的咽峽炎則無效。


觀察有無重症前驅症狀的變化

    如果小孩子的活動力不錯、精神狀況很好,就可較放心觀察。但嚴重併發症大多以猝發型式突然出現,
仍應小心,尤其是3歲以下的小朋友在皮膚上 (手掌、腳掌、口腔黏膜、屁股和膝蓋) 出現疹子的5天內。

 

有下列情況需立刻就醫,儘速請醫師診查是否有少見的腦膜腦炎及心肌炎等。

(1)   有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應即早就醫,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二至四天後出現。

(2)   肌抽躍(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)。

(3)   持續嘔吐。

(4)   持續發燒、活動力降低、煩躁不安、意識變化、昏迷、頸部僵硬、肢體麻痺、抽搐、呼吸急促、全身無力、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囍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